解读"由是先主遂诣亮,凡三往,乃见"
隆中对句子:由是先主遂诣亮,凡三往,乃见。
隆中对拼音:yóu shì xiān zhǔ suì yì liànɡ, fán sān wǎnɡ, nǎi jiàn 。
隆中对英文翻译:Liu Bei took Xu’s advice and went to visit ZhuGe Liang. He went to ZhuGe’s house for a total of three times before he finally met him.
隆中对中文翻译:因此先帝就去隆中拜访诸葛亮,总共去了三次,才见到诸葛亮。
词语注释:
遂(suì):于是,就。
诣:去,到。这里是拜访的意思。凡:总共。
乃见:才见到。因:于是,就。
解读:
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,可以以下两种解释。
第一种:延揽人才,诸葛亮未出山之前,刘备手中的人均属中等人才,想要定国安邦,必须要有一个像诸葛亮这样的人才,当时不是有这样一句话:“卧龙,凤雏得一可得天下。”再加上徐庶的推荐,刘备找诸葛亮是必然的,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,当然要找诸葛亮这样的人才。这也是普遍接受的一种说法。
第二种:利用诸葛亮在荆襄地区的社会关系,刘备三次枉驾以见孔明,真正的目的是为了诸葛亮的势力和影响,诸葛亮根本不是布衣,相反,他与荆州三方面势力都有密切关系。一是,以庞德公为首的襄阳地方豪强势力;二是,通过黄言承与荆州蔡氏集团发生了潜在关系;三是,成为刘琦的入幕之宾,获得了刘表长子的信任。正是由于他的广泛、复杂的这会关系,所以刘备才找到他,刘备三顾茅庐后,结果怎么样呢?史书上说:“荆楚群士从之如云”这难道和诸葛亮的社会影响力没有关系吗?这就是刘备利用他得到的好处。
三国这段历史之所以这么有魅力,一部《三国演义》将天下战役、人物特性都写遍了,在三国战役中作者更是将三十六计等兵法溶于其中,在人物描写中突出了蜀国丞相诸葛亮的神机妙算。
网站部分内容转自网络,若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:xiayugecom#163#com